中国在世贸组织推动涉碳标准合作,应对全球碳标准碎片化挑战
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碳标准碎片化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壁垒,中国在世贸组织发出强化多边合作的声音。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11月4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年度最后一次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正式提交《关于在世贸组织加强讨论涉碳标准合作的建议》提案。
该提案聚焦应对全球涉碳标准碎片化问题,提出以系统性合作推动贸易与气候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01 提案背景:碳标准碎片化挑战
随着全球绿色转型进程加快,涉碳标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规范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各国碳标准各异、规则不一,形成了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尤其对发展中成员构成显著挑战。
中国代表团指出,提案旨在落实中方在2025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该目标系统构建了覆盖能源、产业、交通、城乡建设等多维度的行动框架,彰显中方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有效多边体系的决心。
02 核心内容:三项合作建议
中方提案基于世贸组织现有职能,不增设义务,不设时限,力求“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提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信息共享与透明度提升:通过加强信息共享、提升互操作性、推动标准体系衔接,在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贸易便利之间实现更优平衡。
讨论与合作机制化: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加强涉碳标准的讨论与合作,特别是关注碳标准的市场溢出效应。
关注发展中成员需求:专门针对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最不发达成员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03 国际反响:广泛认可与支持
共有25个成员及成员集团参与讨论,包括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最不发达成员集团,以及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瑞士等。各方普遍认可中方提案的建设性与包容性。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代表指出,碳标准碎片化对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最不发达成员构成显著挑战,支持通过多边协调与能力建设降低合规成本,避免形成新型绿色壁垒。
巴西、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及等国代表认为,中方倡议兼顾包容与平衡,有助于增强发展中成员在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
欧盟和澳大利亚、瑞士、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代表表示,中方提案为提升透明度与标准一致性提供了有益思路。
04 聚焦发展:中国主持发展中成员研讨会
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还与日内瓦智库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论坛(TESS)主办了发展中成员研讨会。
来自厄瓜多尔、巴拉圭、巴西、巴巴多斯、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土耳其、莫桑比克、菲律宾、秘鲁、智利等发展中成员的代表出席并积极发言,现场反响热烈。
这已不是中国首次在世贸组织框架内推动绿色贸易讨论。
在2025年6月举行的世贸组织“贸易与环境周”期间,中方就曾举办“绿色转型:中国经验与建议”专题研讨会,推动各方深入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呼吁以多边合作促进全球范围绿色转型。
05 日本提案:碳测量方法论的并行讨论
同日,日本也在委员会会议上介绍了其修订的关于嵌入碳排放测量方法的提案。
日本宣布现有八个共同提案国,智利、哥斯达黎加、以色列和新西兰加入了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英国的行列。
日本强调其拟议的非约束性指南侧重于监管一致性,不会给成员带来新的义务。
三十个成员(包括代表集团发言的成员)对日本的提案发表了评论,许多成员支持其提高透明度的重点。
06 未来路径:多边协调与标准融合
中方表示,愿继续同各方携手,探索绿色标准协调的多边合作路径,回应广大发展中成员的共同关切,让绿色发展真正惠及世界每个地方。
部分成员建议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同步开展专题讨论,以促进标准协调与互认。
委员会主席、瑞士大使埃尔温·博林格(Erwin Bollinger)注意到成员们对10月16日“互动会议”的积极反馈,并表示成员们倾向于在12月计划举行的下一次互动会议上重点关注透明度和发展维度。
随着各国碳政策日益多样化,中国此时提出加强涉碳标准合作的建议,为构建更加包容、公平的国际碳标准体系提供了关键思路。
通过信息共享、标准衔接与能力建设,这条合作路径有望使绿色发展的益处真正惠及世界每个角落,实现气候行动与贸易便利的共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