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契奇表态背后的中塞“铁杆友谊”:合作实践与时代意义2025年9月29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中国驻塞大使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上明确表示,塞中两国将继续携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这一表态既是对中塞70年友谊的延续,更是对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双边合作方向的战略锚定。从政治互信到务实合作,从历史情谊到未来规划,中塞关系已成为国家间平等合作的典范。# 一、表态背景:历史纵深与现实语境武契奇的表态并非孤立发声,而是植根于中塞关系的深厚土壤与当下紧密互动的外交节奏。从历史维度看,2025年正值中塞人民友谊70周年,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曾并肩作战,在科索沃问题、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关键时刻相互支持,形成了“铁杆友谊”的独特纽带。从现实维度看,这一表态距2024年5月中塞签署《关于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仅16个月,距2025年5月两国元首莫斯科会晤仅4个月,体现了双边关系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招待会规格罕见——塞国民议会议长、总理及十余名内阁部长共同出席,这一政治姿态充分彰显了塞方对中塞关系的高度重视。中国驻塞大使李明在会上强调的“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硕果累累”,则从中方视角印证了合作的务实成果。# 二、合作实践:从基础设施到民生福祉的全领域突破中塞合作的“和平与发展”承诺,正通过一系列标志性项目转化为现实。在基础设施领域,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项目已成为塞尔维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2025年全面投运的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将贝尔格莱德至布达佩斯的行程缩短至3小时内,使塞尔维亚融入欧洲高铁网络;诺维萨德至鲁马快速路跨多瑙河大桥作为中资在塞首座斜拉桥,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武契奇在视察时盛赞中国建设者为塞尔维亚注入“关键动力”;而全长30.2公里、桥隧比达60%的E763高速公路,更是被武契奇称为“塞尔维亚迈向现代化国家的标志”。经济合作领域同样亮点纷呈。中国河钢集团收购并盘活濒临破产的斯梅代雷沃钢厂,不仅保住了当地数千个就业岗位,更使塞尔维亚钢铁产业重新焕发活力。2025年启动的贝尔格莱德新工业园聚焦智能制造与电动车产业,预计将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成为塞尔维亚经济增长极。在能源转型方面,中资主导的光伏电站与风电项目正帮助塞尔维亚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契合全球绿色发展趋势。人文交流的深化则为合作注入持久动力。2025年1月开通的贝尔格莱德至上海直飞航线每周两班,配合两国互免签证政策,极大便利了人员往来。孔子学院新增的中文课程与贝尔格莱德大学同中国高校的人工智能、环境科学合作项目,正为两国培养跨领域专业人才。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塞尔维亚的民生福祉,更构建了两国人民情感联结的纽带。# 三、战略内涵:多极化时代的合作新范式武契奇的表态蕴含深刻战略意涵,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具有特殊意义。在政治层面,塞方始终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在台湾问题上立场明确;中方则在科索沃问题上支持塞尔维亚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主张在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框架内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这种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构成了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塞合作堪称“结伴不结盟”的典范。塞尔维亚作为首个与中国共建新时代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积极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中方则尊重塞方融入欧盟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大国与中小国家平等合作的创新模式。这种合作既不针对第三方,又能有效对冲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 四、未来展望:新质生产力与全球治理的合作蓝海随着中塞合作进入新阶段,双方正积极开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根据2024年联合声明,两国将建立人工智能政策对话机制,推进智能光伏、云计算等合作项目,并探讨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构建。2025年启动的智慧城市项目,将中国的智能交通管理、数字化政府服务解决方案引入塞尔维亚,助力其城市治理现代化。即将到来的2027年贝尔格莱德专业类世博会,有望成为中塞合作的新契机。武契奇已明确邀请中方积极参与,这一平台或将成为展示两国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合作成果的重要窗口。此外,塞尔维亚人民币清算行的筹备开业与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的推进,将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合作,降低外部市场波动风险。从多瑙河畔的大桥到人工智能的实验室,从中欧班列的集装箱到孔子学院的课堂,中塞合作正以多元形式诠释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武契奇的表态不仅是对双边关系的期许,更是对国际社会的启示——在纷繁复杂的全球格局中,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才是国家发展的正确路径。
|
|